首页 >> 绝缘片

揭密600亿海水西调工程可调脚

发布时间:2022-06-28 00:26:00 来源:益格五金网

揭密600亿海水西调工程●

揭密600亿海水西调工程●2010-11-29 20:05:32 来源:财新网分享到:中国建材新闻网视点:有些媒体为了两个蝇头小利,这些年来为骗子公司摇唇鼓舌造势当托儿的事,还少么?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与一位民营企业家联手,欲引渤海水开发当地褐煤资源,这究竟是可以带来巨额利润的商业计划,还是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

王秀顺站在北京市建外外交公寓的一套单元房里,对本刊记者介绍惊世骇俗的“海水西调”工程。他面前的中国地图上,一条红色的调水路线从渤海湾开始,沿着横亘北中国的沙漠带向西蜿蜒,经过内蒙古,直达新疆。

这里是“海水西调”的一个“战略指挥部”。昔日的煤老板、如今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下称泓元公司)董事长的王秀顺,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2010年11月上旬,“陆海统筹 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海水西调入疆”之说也因此激起舆论千层浪。

如果说“海水入疆”在目前还是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设想,而将渤海湾海水调入锡林郭勒盟(下称锡盟),则已成为王秀顺商业计划的一环。

“这个项目是巨额利润,感兴趣的人非常多。(比如)海水里的物质有1120万吨,可以卖42个亿;调水成本14个亿,海水淡化成本14个亿。42个亿减去28个亿,每年赚多少钱你就能算出来了。”王秀顺如此介绍他的商业计划。

王秀顺所说的项目,全称为“锡林郭勒盟引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一期总投资据称将达600多亿元。据他的材料,项目计划从辽宁省葫芦岛市将渤海海水提升近1200米,用玻璃钢管往西输送到锡盟,调水线路600多公里、约占入疆线路长度五分之一。

这个项目中除了海水利用,还涉及锡盟丰富的褐煤资源开发等一揽子工程。事实上,该项目已由王秀顺和锡盟政府共同运作近六年。与之相关的“矩阵集风”风力发电和褐煤气化(21.02,0.12,0.57%)实验项目已经开工。申请调用渤海海水的报告已递交国家发改委,尚未获批。

无论“引渤济锡”工程本身,还是“矩阵集风”风力发电等相关工程,都受到了相当多的质疑。而锡盟政府在其间扮演的角色,也耐人寻味。

“引渤济锡”缘起

王秀顺与锡盟政府的合作始于五年之前。

2005年,王秀顺以连顺能源有限公司(下称连顺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到锡盟考察煤化工项目。

此前,有两位教授分别提出了“海水西调”的设想。1997年,曾经在地质系统工作、后转到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任教的霍有光,在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技导报》杂志撰文称,他受到陕北向北京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工程的启发,产生反向思维:西调渤海水至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境内,用“人造海”改造北方沙漠。

2001年,中国地质大学退休教授陈昌礼在中国工程院主管的《中国工程科学》杂志发表文章,进一步提出可将海水西调至新疆,“目的是恢复和扩大西北湿地,治理沙漠和沙尘暴”。

陈昌礼告诉本刊记者:“刚提出这个设想时,我曾经说,希望这个项目至少先争论20年。”实际上,当他在电脑前不断回复各界关于调水路线、沿途盐碱化等质疑时,王秀顺已经试图将“海水西调”的设想变为现实。

锡盟煤炭资源丰富,可开采褐煤储量据称达1396亿吨。不过,王秀顺说,褐煤具有高水分、易风化等特性,不适合像山西煤炭那样远距离运输,大部分只能就近用于坑口发电或煤化工。

对于渴望开发锡盟褐煤资源的企业家和地方政府而言,首先要面对的致命瓶颈是当地水资源极度缺乏。王秀顺由此也想到了“海水西调”。

根据内蒙古新闻网2005年5月的一则报道,锡盟行署与王秀顺的连顺公司签署“褐煤制燃气输京、津”的项目协议,项目还将每年引渤海海水3亿多立方米至锡盟。

也是在2005年,王秀顺成立泓元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的运作。连顺公司是泓元公司的主要股东。

当本刊记者问及王秀顺的个人和公司情况时,他不愿多谈。在他的位于建外外交公寓的办公室门外,也没有任何关于公司信息的标识。

有消息说,王秀顺早年在山西一家军工企业做工程师。另据《经济日报》2003年的一篇报道,连顺公司是1995年由军队企业改制、1997年12月注册的股份制企业。此后,该公司陆续买断山西王卞庄煤矿等中型煤矿的永久性开采权,并采取托管租赁方式接手大型国营煤矿王坪煤矿。

连顺公司成立没多久,王秀顺就开始调研煤制油,并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开展过合作。在2007年的长篇报道中,《中国改革报》将王秀顺称为“我国煤化工产业化开发的先驱”。

“循环经济产业项目”

在王秀顺为本刊记者播放的一份项目汇报光盘中,“锡林郭勒盟引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实际上包括多项工程,一期预计总投资628亿元。

其中,“引渤济锡”海水输送工程是最受瞩目的一环,预计耗资137.4亿元,全长618.46公里,中途不分水,建成后每年引3.65亿立方米海水。

根据他的设想,海水淡化厂每年可生产3.1亿吨清洁淡水,供煤化工,即煤制合成油工程使用。褐煤露天煤矿和选煤工程,则为煤化工提供原料。另一方面,煤化工生产的余热也可用做海水淡化的能源,海水淡化过程生产的副产品则用于制盐工程。煤化工用不完的约1.7亿吨淡水,还能卖给其他企业。

依照项目规划中的算法,该项目在七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且获利丰厚。在一些股票论坛,也已经有人开始讨论“引渤入锡”概念所影响的行业板块。

这一切听起来非常美好。几年来,锡盟政府对这个项目给予了全力支持。

2007年,内蒙古发改委将“引渤济锡”工程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回函要求首先委托大型工程咨询机构进行充分论证。2008年3月,项目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下称中咨公司)进行可行性论证。2009年4月,中咨公司出具评估报告。紧接着,内蒙古发改委再次将该项目可行性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但至今未有下文。

项目在国家层面的受阻,并未影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2010年4月22日,锡盟盟委书记荣天厚在北京听取王秀顺等人的汇报后即表示,“同意工业园区选址,同意2010年开工项目建设,同意风能利用为先导、以矩阵集风发电试验平台入手……锡盟各级领导将大力支持,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王秀顺向本刊记者展示了一叠资料,其中包括锡盟政府同意50万千瓦矩阵集风风力发电试验平台、胜利东一号露天矿日处理200吨褐煤的加压气化示范平台等开工的文件,以及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7月出具的表示可以接受淡化水每吨10元价格的证明书。王秀顺称,项目已经从锡盟获得一块42平方公里、储量约31.7亿吨褐煤的资源预留。锡林郭勒当地官员、自2006年底担任该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的赵平则表示,“没有说给他们,是给项目预留的。但如果做成了,就配给这个项目。”

王秀顺还说,矩阵集风和煤化工这两个子项目已于2010年10月动工,“我们现在是冬季施工,搭着帐篷干。因为风能要先行嘛。”

当然,赵平表示,目前开工部分属于两个“科研项目”。至于海水输送和海水淡化工程,以及大的煤化工项目,立项权限都在国家发改委手里。

赵平称,锡盟财政目前并不参与任何投资,仅仅提供政策支持,甚至他本人与这个项目相关的出差、调研等费用,都由王秀顺的泓元公司承担。

王秀顺告诉本刊记者,自己在这个项目里已经投了2亿多元,主要花在前期的设计论证等方面,“这些大的设计单位,哪个不给钱能给你干呢?”

是“吃螃蟹”还是“科幻题材”?

“海水西调”的设想不乏支持者,其中包括中国高科(9.69,0.88,9.99%)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王总是一个有远见、愿意做些事情的企业家。”该分会副理事长张宝印说。

2008年10月,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与锡盟行署在北京举行陆海统筹“引渤济锡”发展战略研讨会,为“引渤济锡”造势。参加研讨会的,有多位退休将军、部级干部和院士。

2010年11月,“陆海统筹 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乌鲁木齐举行。参与筹办此次会议的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唐立久也是海水西调的支持者之一。这位民营机构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海水引到锡盟首府锡林浩特之后,就能从海拔1200米的锡林浩特顺流而下引到哈密。哈密和锡盟一样,“风能丰富,煤炭资源丰富,但缺水”。

唐立久从王秀顺那里获得的信息是,“引渤济锡”可行性已经得到中咨公司的论证。但实际上,中咨公司项目经理夏同庆曾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在2009年4月出具的是预评估报告,“准确的说法是技术上可行”,“对盐碱化、有害物质的处理都需要通过实验和论证,这方面的材料还没有送过来。包括这家民营企业的资质审查,能不能承担起好几百亿的资金,都需要再研究”。

对于项目中的海水淡化部分,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世昌教授说:“从理论上说,淡化技术本身是可行的,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做过如此大规模的淡化厂。”

天津北疆发电厂海水淡化厂杨工程师,也不看好“引渤济锡”中的海水淡化项目。他表示,年产约6000万吨淡化水的北疆海水淡化厂仍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是高居不下的海水淡化成本。“调水到内蒙古的话,成本就会更高了。”

王秀顺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引渤济锡”立项受阻主要是因为国家发改委担心项目带来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正因为此,他引入了“矩阵集风”风电技术,希望由风电这种清洁能源来提供海水淡化和煤化工过程中制氢和制氧的能源。

这种风电技术据说是利用风洞原理,自然风从大口入小口出,风力在末端被加强,并推动矩阵排列的一系列小风轮发电。该技术的专利申请人正是王秀顺。

根据其汇报光盘,这种风电技术的投资只有普通风电的几分之一,成本可以降到令业内人士咋舌的每度电0.125元,由此将海水淡化成本从每吨4元降到每吨2元。

王秀顺告诉本刊记者,他曾经在航空系统工作,研发出了“矩阵集风”风电技术。但他承认,这种技术此前从未付诸应用。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从未听说过这种刚刚开始实验的技术,在没有试验数据的前提下无从评价。但他指出:“现在炒概念的太多。获得专利只能证明产品或技术和别人的不一样,而并不代表这个技术具有实用价值。”

赵平则认为,“引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这件事情没有什么风险,“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应该说(国家发改委)没道理不批。海水不是洪水猛兽,海水利用是解决我们干旱地区的有效途径。这条路早晚要走,只不过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尽管外界对“引渤济锡”尚有诸多质疑,王秀顺和他的支持者已经在畅想“引渤入疆”的可能性。在他们看来,“引渤济锡”可以为海水西调提供一个示范工程。

唐立久说,“引渤入疆”现在还没到政府层面,主要还是民间讨论和企业行为,“我们的计划是六年能有实质性进展,获得政府支持、批复,资金融资到位,可行性研究等各方面准备工作做完。”

据媒体报道,在中国工程院11月16日的《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多位院士、专家称新疆水危机的出路在于合理分配水资源。至于“海水入疆”,无论在工程造价、生态影响等方面都是“不可想象”,属于“科幻题材”。

在新疆自治区环保厅,一位官员也对本刊记者表示,“海水入疆”在生态上不可行,环评这一关就通不过。

上一篇:工信部:落后产能不能因价格上涨死灰复燃下一篇:李稻葵:未来十年靠内需 内需主要靠民企

补偿器疲劳测试机

10吨环刚度测试仪厂家

扭转弹簧抗疲劳试验机

船舶焊接接头弯曲试验装置

分享烟道试验机

混凝土箱涵外压荷载试验台

友情链接